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廣東珠海舉行。在11號展館,“四川航空航天”與“成都青羊航空新城”的標識尤為醒目。作為四川省唯一以片區名稱設立獨立展廳的參展代表,成都青羊航空新城在此次航展中備受關注。
“這是我們首次組團參加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主要目的是將青羊航空新城的企業推出去,尋找資源、拓展渠道,并把優質項目引回來,促使其在青羊落地生根。”四川成都青羊經濟開發區主任張燁表示。
近年來,青羊航空新城加快構建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建設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為引領,打造創新策源高地和世界級航空先進制造產業集群。2023年,青羊航空新城實現總營業收入1720.7億元,招引航空重點配套企業181家、高新技術企業212家。
作為成都市航空產業的核心區,青羊航空新城如何以科技創新為翼,加快培育航空產業新質生產力?近日,記者來到青羊航空新城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創新驅動 打造“最強大腦”
在青羊航空新城,一棟造型宛如機翼的建筑,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顯得氣勢恢宏。這就是即將竣工的國家高端航空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以下簡稱“航空國創中心”)B區項目——國創會議中心。
航空國創中心是我國航空領域第一個國家級創新中心。該中心將圍繞目標特性控制技術、極限性能制造、智能集成及測試三大方向,打造全球前沿科技及航空領域關鍵技術的重要策源地。目前航空國創中心已進入實體化運行階段。
“航空國創中心就像是青羊航空新城的‘最強大腦’,引領航空前沿技術創新。”航空國創中心產業園產業發展部經理歐林林告訴記者,該中心吸引了航空產業龍頭企業及配套企業入駐,將以航空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為重點,提升技術自主創新能力,建立企業協同創新機制,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全國乃至全球的航空企業提供堅實的科技創新支持。
為了加速創新步伐,今年5月,航空國創中心舉辦了創新生態伙伴大會。大會吸引了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高校院所和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以及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上的多家企業參與。
“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除了科技創新,加快創新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同樣重要。”四川成都青羊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汪鮫表示,青羊航空新城以建設航空國創中心為典范,在航空航天、工程技術服務等重點領域加快打造一批以成果轉移轉化為核心且專業服務水平高、創新資源配置優、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產業創新平臺。
其中,由青羊區與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611所”)合作建設的611·青羊飛行器設計創新協同中心,揭牌一年內就簽約了37家航空產業鏈企業。目前,該中心已引入多個校地企合作項目,吸引40家航空產業上下游企業及研發創新主體入駐。
做強企業 培育創新生態
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此次發射任務中,由青羊航空新城企業航空工業成都凱天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凱天”)研發并提供配套的高性能蓄壓器膜盒發揮了重要作用。
航空工業凱天是以傳感器為基礎,專注于研制生產大氣數據系統、位置檢測與控制系統的機載設備骨干企業。自神舟六號任務以來,該公司一直為火箭配套蓄壓器膜盒組件,保障航天發射任務完成。
在青羊航空新城,像航空工業凱天這樣的優質企業并不鮮見。張燁介紹,當前,航空新城正圍繞“做強千億產值航空旗艦企業、培育千億航空產業生態、建設千萬平方米航空高品質產業載體、引育千家航空科技企業”的目標,充分發揮611所主機所和航空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機廠的“鏈主”帶動作用,旨在打造世界級航空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截至目前,青羊航空新城已集聚2.61萬家經營主體,其中包括航空重點配套企業213家、高新技術企業212家、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38家、規模以上企業291家。在“鏈主”企業的引領下,眾多航空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不斷匯聚。青羊航空新城已逐步構建起涵蓋研發設計、零部件制造、整機總裝的航空工業研制體系,形成了完備的航空工業創新生態。
“下一步,我們將以青羊航空新城建設為立足點,踐行‘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理念,加快推動區域現代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大力培育以航空航天為主導、‘一主多元、主輔協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建設全國領先的航空航天新質生產力示范區。”張燁說。
引才育才 厚植發展沃土
發布“城市機會清單”,組建“招商引智”專班,創新實施“項目+院士”“產業+項目+人才”等協同招引模式……一系列政策措施“組合拳”,為青羊航空新城企業及人才提供了全方位、精準的要素保障服務。
“我們與航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了深入交流,發現他們對于人才,特別是在技術創新、產品研發等方面的各類高端研發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有著迫切的需求。”青羊區委人才辦常務副主任雷玲介紹。
為了滿足這一需求,助力青羊航空新城更好發展,青羊區于2022年10月20日出臺《青羊區實施“青睞工程”產業建圈強鏈人才計劃的若干措施》,通過搭建四川省創新共同體工業軟件創新中心等一系列重大創新平臺,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前往青羊航空新城,為區域發展厚植創新土壤。
四川省創新共同體工業軟件創新中心負責人胥天龍曾先后主持和參加過多項國際合作項目,是成都市“大數據”領軍人才。“受青羊航空新城良好的人才政策吸引,我來到這里發展。”胥天龍說,這里為科研人員提供了豐厚的資金支持和優質的生活保障,讓我們能夠全心全意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此外,高端人才可以充分利用創新平臺提供的先進設備和研發資源,與業界精英交流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數據顯示,當前,青羊航空新城已集聚44個企業技術中心、8個院士(專家)創新工作站、8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4個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累計引育了包括院士在內的高層次人才2166名,其中,航空產業高層次人才占比超過30%。
“未來,青羊航空新城將繼續發揮創新引領和人才支撐作用,成為航空企業、技術、人才的聚集地,為青羊區航空產業的持續騰飛注入強勁動力。”雷玲說。
責任編輯:夏巖